登入

主日信息
家庭月講章系列-2 : "做舌頭的好管家" /愛家基金會

做舌頭的好管家 /愛家基金會

 

經文:歌羅西書四章6

  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,好像用鹽調和,就可以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。

經文:箴言十二章18

   說話浮躁的,如刀刺人;智慧人的舌頭,卻為醫人的良藥。

經文:箴言十五章4

溫良的舌,是生命樹;乖謬的嘴,使人心碎。

經文:箴言二十五章11

   一句話說得合宜,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。

經文:詩篇三十四篇12-13

   有何人喜好存活,愛慕長壽,得享美福,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,嘴唇不說詭詐的話。

經文:馬太福音十二章36-37

   我又告訴你們,凡人所說的閒話,當審判的日子,必要句句供出來;因為要憑你的話,定你為義,也要憑你的話,定你有罪。

經文:以弗所書四章29

   汙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,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。

 

引言

說話是最容易、卻也最困難的功課

    「說話」可說是最容易學習、卻也最難學習的功課。一個人自出生的那一剎那,不用任何教導,就可以開口說話。剛開始他是用自己的語言,自己跟自己說話;慢慢的他會從身邊的人、事、物,透過模仿、記憶說出帶有意義的字句出來,很多父母都經歷過孩子第一次開口叫「爸爸、媽媽」的喜悅。除了天生或後天的語言障礙者外,我們每個人都能說話、也都會說話,似乎說話是再自然也不過的一件事情。但真正去細思「說話這個動作」背後的意義,就不是那麼容易了。

    一句話要說出口,必須經過層層關卡,首先必須要由鼻口吸進氣體到肺部,再由肺部呼出空氣,當這些氣流通過聲帶產生聲波,再經由頭、咽、口、鼻產生共鳴,讓氣流的聲音變大;之後,再受嘴唇、牙齒、舌頭等器官影響,修正成最後說出口的「話」。說話,經歷過一個個歷程,是希望人可以小心思慮,再說出口,好能「說對話」、「說神喜悅的話」,好叫「說話」,成為與身邊的人最佳的溝通利器,而不是衝突的槍劍。

 

我們每天都在說話,卻鮮少去省思自己說了什麼話

    記得有位弟兄分享過他小時候慘痛的經驗,有次他故意學電視裡的流氓罵人的話,父母氣得把他抓到浴室,用肥皂洗他的嘴巴,當然,我們並不推崇這樣的管教方式,但對這位弟兄來說,這招管教確實有用,自此之後,他都很在意他所說的每一句話。箴言二十五章11節說:「一句話說得合宜,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。」我們每天都在講話,但我們卻很少去反省自己一天講錯或講對多少話。

 

上帝要我們學習管理口舌

    言語的力量是很大的,說得好,可以幫助造就人,說得不好,卻可能造成人與人之間的誤解、衝突、破裂。有位美國作家說:「在蠻荒的古代,人們用斧頭相鬥;文明人埋掉了斧頭,他們的格鬥靠的是舌頭。」身體的傷口還能用醫學、藥物來治療,但話語所造成的心靈傷害,卻往往需要極長的時間、還不見得能全然康復。聖經上也教導我們要好好管理我們的口舌,保羅隊提摩太說:「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,總要在言語、行為、愛心、信心、清潔上,做信徒的榜樣」(提摩太前書412)。十誡中也不乏對言語的教導:「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」、「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」。我今天想談的經文,都是跟「口舌」有關的,這還只是聖經教導中的小部分。上帝既造口舌在我們身上,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妥善管理與運用,除了要有幾個基本態度—「憑愛心說誠實話」、「輕聲說重話」的態度之外,還要學習有好的技巧—「在對的場合、時間,對適當的人說真話」,這著實需要求神賜給我們智慧,也要我們不斷的努力。

 

信息

一、話語有力量

錯誤傳遞的語言,造成關係的傷害

    你有沒有注意過,有些時候你嘗試要跟對方、跟另一半說些事情的時候,他所聽到的跟你所講的相去甚遠?或是你明明沒有惡意,對方卻勃然大怒;甚至你只是簡單的問了一句:「晚餐吃什麼?」、「今天幾點回來?」,對方呼地一聲怒火沖天,面對表達關心卻惹來一身氣,你更火了,於是兩人間的爭執就展開了。許多人都有這樣被誤解所帶來的傷痛,你以為你已經講得是善意有理,但對方的感覺就是挑釁和被質疑;或是明明同一句話,昨天說就沒事,今天卻引起軒然大波。這些問題的產生,跟我們生長背景有很大關係,不知不覺我們會用一種心理的對話去解讀別人話語背後的涵義。

    舉個常見的例子。某天晚上,先生先回到家,一邊等著太太回來一邊看報紙,他心想:「今天工作真是累垮了,我猜她也一樣,今天晚上乾脆出去吃,放鬆一下。」這原本是件好事、也是因為愛對方,才有的計畫,但是,已經手拿著一堆菜準備進廚房準備晚餐的太太,卻覺得對方在抱怨太晚準備晚餐,工作完趕著買菜回家煮飯,已經夠累的,沒有感謝還被抱怨,太太生氣的說:「好啊,那以後都不要煮最好了!」就因為兩人都沒有把「心裡的想法」說出來,反而引發爭吵.......

 

    聽起來很熟悉?你可以發現哪個環節出錯了嗎?先生的一番好意,為什麼太太沒有接收到,反而讓兩個人都委屈、都不高興。問題就在於:雙方沒有正確的說,也沒有正確的、且更多的「聽對方說」。

 

我們太少聽人說話,太多要人聽我說話

    有句話這樣說:「別人對我們所說的話,我們往往只聽到一半,只瞭解所聽到的一半,只相信所了解的一半,也只記住所相信的一半。」,但親密關係中的人,常常以為我心裡想的,對方應該要知道,殊不知「你的本來,跟我的本來,本來就不一樣」。下次當你覺得配偶話中帶刺時,第一個要學會先:暫停,不要立刻將不滿的情緒衝出口,再多聽對方說一下,甚至可以複述一下對方的話,例如:「你說的意思是不是......」,直到你充分了解對方的意思,對方也覺得被瞭解為止,這種方式,也可以讓心裡的不高興不會再繼續擴張。

 

神要我們快快地聽、慢慢的說

    上帝創造人的五官很奇妙:兩個眼、兩個耳,卻只有一張嘴。耳朵沒辦法關起來不聽,但嘴巴卻可以閉起來不講。雅各書告訴我們要「快快地聽、慢慢地說、慢慢地動怒」(雅各書19) 舌頭看起來是最柔軟的器官,卻是百體中力量最大的,「說話浮躁的,如刀刺人;智慧人的舌頭,卻為醫人的良藥。(箴言1218)願我們都學習正確地說、多多的聽,讓話語是醫人的良藥,而非傷人的利器。

  

二、話語有兩樣

話語有兩樣:造就人的與破壞的

    雅各書裡多有提到「舌頭」的地方,包含了各式各樣的功能和範圍;然而若稍作整理,大致可分為兩個主體方向:「造就的」與「破壞的」。

 

造就人的話語:讚美、感謝、鼓勵、關懷、正面回饋…

   「造就的」話語就如我們常常讚美對方的優點、感謝、鼓勵、關懷別人,給人正面的回饋或建議、用愛心說實話…等,這些幫助別人成長,也能增進彼此的感情。

 

破壞關係的話語:流言、怨言

    另外一種「破壞的」話語的果效就大大相反了,這樣的話,說了會讓人受傷、難過、破壞神給人美好的家人關係。這些破壞的話語是什麼呢?一種叫做「流言」,有的時候我們用不是事實的流言誹謗他人,有時候卻也用事實在當事人背後論斷。當面講是勸告,但在背後講就不是了,《詩經》說道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指眾人的流言蜚語是可怕的,家庭裡、公司裡、甚至是教會當中,很多人際關係問題的產生都來自於流言。聖經教導我們要用愛心說實話、要隨口說造就人的話,如果你今天說出口的話,你覺得放到他面前講也沒有問題,那就不是論斷,反之則否;許多時候,我們認為沒有人會知道,但讓我們記得:神都知道。馬太福音十二章36-37節說「我又告訴你們,凡人所說的閒話,當審判的日子,必要句句供出來;因為要憑你的話,定你為義,也要憑你的話,定你有罪。」流言止於智者,我們不但不要說流言,當別人跟我們說論斷的話語時,我們更當作那使人和睦的工作。

   另外一種破壞的話語是「怨言」,在出埃及記、民數記中我們看到以色列人種種怨言的前例,也看到怨言造成人心的離散、與神關係的破裂。怨言說出來是苦的、是酸的,當我們口吐出怨言時,並不會使狀況變好,只會使自己心情更不好。會口出怨言的人,基本上是缺少感恩的心,小說家亞諾.本奈曾說:「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摩擦衝突都起於惱人的聲音、語調以及不良的談吐習慣。」 當我們口出怨言的時候,就阻礙了我們口說感恩的話、口說有意義、對關係有幫助的話。

 

三、說話有智慧

有智慧的溝通,讓我們更了解彼此

   我們常說要「溝通」,溝通就是說要「溝」也要「通」,如果只是一方自己說,而對方並沒有真正明白,那就是「演講」,而不是「溝通」了。所以說話者有義務讓對方明白你說的話;另一方面,神要我們運用智慧來溝通、來幫助我們了解自己也了解別人。


 

在衝突的背後,有兩顆彼此相愛的心

    親密之旅課程的設計者黃維仁博士說過,每個人都在追求一個幸福、快樂的人生。而為了達成這個目的,最重要的是要認識神,但同時,人也需要發展兩種技能,一個是專業技能(Life Skills),一是情感智慧(Emotional Quotient)

 

    衝突是婚姻中的危機,卻也是婚姻的轉機。任何關係只要親密到一個地步,一定會有衝突,只要我們懂得用智慧的言語說話,就能化危機為轉機。從上面的情緒金字塔我們可以看到,在衝突當中的雙方,表現出的常常是憤怒的行為;但潛藏在憤怒底下的,其實是一個傷痛、失望、難過的情緒;那在下一層呢?他最內在的心思其實是對你的關心、柔情、愛意。如果,我們可以放下上層的憤怒、傷痛和失望,那份柔情和親密感自然而然就可以源源不絕,不再被壓在底層。

    就像我們最早提到的那對夫妻,先生其實是體諒太太的辛苦,想減輕她預備晚餐的負擔,想邀請她出去外面吃飯,但因為他傳達出來的語言,沒有讓太太感受到他內在的疼惜,反而是感到被指責、不耐,他也好好聽聽聽太太的感受,兩人因而相互指責和防衛,讓原本愉快的晚餐,變成一場爭吵。如果,當下先生可以把自己心裡的感覺、情緒說出來,例如:「今天工作真是累垮了,我想妳也一樣,今天晚上乾脆出去吃,不要準備晚餐,讓我們都放鬆一下。」而不是僅說一句:「我們今天晚餐要吃什麼?」我想,太太會比較能夠真正「了解」先生的想法,也不會引發後續一連串的衝突。

 

情感是上帝恩賜的禮物

    中國人其實很不習慣說出自己的感覺,尤其是男性,從小父母就常教導我們「男兒有淚不輕彈」,但情感卻是神給我們最寶貴的禮物,耶穌也會生氣、難過、開心、憤怒、焦急,拿撒路死時耶穌還難過得哭了。情感、情緒本身並不可怕,重要的是我們曉不曉得怎樣去疏導它。

 

第一步:多說自己的感覺,而不批評別人的行為

    情緒是不能被壓抑的,只應被了解、標明與疏導。人際間溝通常產生的問題就在於—我們都忙著去指出別人的錯誤,而沒有去認識自己真正的想法與感覺。舉個例子來說,我常聽到先生抱怨太太每次約好時間,都會遲到、或是太晚出門,而當中最容易引發衝突的一句話就是:「妳每次都遲到,為什麼都不守時呢?」,注意!這是一句怨言喔!而當這句話出口時,太太常有的反應是:「哪有每次...、你也會遲到阿...」,而如果是有一些「正當理由、突發狀況」造成太太的遲到時,這句話就可能成為夫妻衝突的爆炸點。

    我們來看看,當你跟朋友或配偶約好在外面見面,到了時間,對方卻還沒來時,你內在真正的想法跟感覺是什麼?就我而言,剛開始我的感覺可能是「憤怒」,為什麼要我等他,好像我的時間很不重要、他不重視我;過了15分鐘,我感覺到「焦慮」,仔細想想,記不太清楚,我們是約在這裡、還是約在另外一個地方?約的是今天還是明天;又過了10分鐘,他覺得「憂慮」,為什麼憂慮呢?因為擔心對方是不是出事了?他平常遲到也不會遲到這麼久。然後呢,會覺得無助,因為今天手機沒電了,沒有辦法跟他聯繫,不知道他人在哪裡?當然,同一件事情,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感覺,但我們要去知道是什麼樣的「思想」導致我們有這樣的「情緒」。你要知道,當對方出現時,剛才那所有複雜的情緒同時浮現,那真是喜怒交加。

    人的情緒是非常複雜的,但我們要學習去認識、標明自己的情緒。在剛剛那樣的情境中,一個人如果沒有去認識、標明自己的情緒,往往展現出來的就是「憤怒的、不愉快的話語、表情、行為」,出口的就是這金字塔頂層的「憤怒」,而不是底層的「親密感與柔情」。憤怒會引發衝突,愛卻可以醫治關係。「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,好像用鹽調和,就可以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。」(歌羅西書四章6) 有智慧的說話很重要的一點,就是說話時,要「多說自己的感覺,而不批評對方的行為」。

 

第二步:標明對方行為背後的善意

    另外一個重點,是要去「標明對方行為背後的善意」,像晚餐事件的例子,太太如果可以去標明先生背後的善意,知道先生金字塔底層的關懷、愛心,她一定能夠欣然接受先生的建議,兩人外出享用美味的晚餐。又如遲到事件,如果你可以看到對方遲到的背後,可能是因為出門前,想到要送禮的禮物沒有帶、想到擔心居家安全,先把整個屋子檢查了一遍、想到太太打扮的漂亮整齊,是為了讓整個氣氛更喜悅……。同一件事情,每個人的觀點都不一樣;同一個行為,我們也可以同時有正面與負面的解讀。我們要學習成為一個「標明善意」的高手,這需要不斷的練習,但當你嘗試去做之後,你會發現身邊的每個人都變美了,你會發現身邊的每件事情都變好了,你也會發現自己變成一個喜樂、溫柔的人。

 

結語

   詩篇三十四篇12-13節說:「有何人喜好存活,愛慕長壽,得享美福,就要禁止舌頭不出惡言,嘴唇不說詭詐的話。」當你開始遵守幾項原則:

1.      快快的聽,慢慢的說:多聽別人說,待真正了解對方的想法後,才將自己的話語說出口。

2.      多說造就人的好話,少說破壞關係的流言與怨言:一句話說得合宜,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。(箴言2511),讚美、鼓勵、感謝他人,讓人心喜樂;誹謗、責備、論斷他人,讓人心汙穢。我們要小心口舌發出的每一句話。

3.      運用智慧,來說話:神造每個人都是獨特的,同一件事情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觀點、引發不同的感覺。當事情發生、引發心理情緒時,不將口舌利器直指向別人的錯誤,而要去認識、疏導自己的情緒,並透過溝通,讓對方知道這件事情,你內心真實的感受是什麼,讓對方有機會可以更了解你。除此之外,要去標別別人每句話、每個行為背後的善意。試著從金字塔頂層的表面行為,深入去看到對方金字塔底層的「愛心與柔情」。

 

    箴言十七章22節說:「喜樂的心乃是良藥;憂傷的靈使骨枯乾。」每位神的兒女,當應當做舌頭的好管家。因為神要我們喜樂、神要給我們平安,學習控制自己的口舌,不將汙穢的言語說出口,只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,叫聽見的人得益處 (參以弗所書429)首先得到益處的就是你自己,神要在你身上結出「仁愛、喜樂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實、溫柔、節制」的美善果實,上帝賜福你的家庭、賜福你的工作。但願我們常常思想神的話語,讓上帝在我們的生命中、在我們家庭中、在我們的教會、我們的工作中掌權;當我們做舌頭的好管家,是人也就從我們身上看到主耶穌的榮耀。

 

反思:

1.      我是否常檢視自己說話的態度與內容?嘗試去了解對方真正的想法?

2.      我常說造就人的話語?或是破壞人的話語呢?我應當如何改變?

3.      常在我生活中出現的負面情緒是什麼?什麼事件容易引發我負面情緒?我如何透過看到對方背後的善意、嘗試說出感受而非指責對方來面對可能發生的衝突?

 

收聽/下載主日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