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入

主日信息
家庭月講章系列-3 : "歸家" /愛家基金會

 歸家 /愛家基金會

 

經文:路加福音十五章11-24

11:耶穌又說: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

12:小兒子對父親說:『父親、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』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。

13: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在那裡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。

14: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

15: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;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。

16: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,也沒有人給他。

17:他醒悟過來,就說:『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,口糧有餘,我倒在這裡餓死麼?

18: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裡去,向他說: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

19: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!』

20: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裡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

21:兒子說:『父親、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』

22:父親卻吩咐僕人說:『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;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;把鞋穿在他腳上;

23: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,我們可以吃喝快樂;

24: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,失而又得的。』他們就快樂起來。

 

引言

婚姻與家庭是神給人最美好的祝福

一夫一妻是神設立家庭的基本單位,為要使我們得著豐盛。詩篇六十八篇6 節說:「神叫孤獨的有家,使被囚的出來享福。」婚姻是上帝最美的創造,家是讓我們得著滿足、喜樂,是要讓人享福的地方。然而,很多夫妻因為不知道如何經營婚姻、經營家庭,反使家庭成為圍城,有句法國諺語這樣說:「婚姻是被圍困的城堡,城外的人想衝進去,城裡的人想逃出來」。感謝主,畢竟婚姻只是「圍城」,而不是「死城」,只要能夠「認識這座城」,去了解城裡的門、通道在哪裡,就能從城中走出來。

 

人會將自原生家庭承襲的觀念,帶進婚姻當中。人的一生可能會有兩個家,一個家是我們從小長大,有爸爸、有媽媽、有兄弟姊妹的這個家,我們稱它做「原生家庭」;另一個家,則是我們自己長大之後結婚、成家的那個家,有人叫它做「婚姻家庭」,兩種家庭看似不相干,實際上,我們帶進婚姻裡面的很多習慣、想法、觀念,都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。

曾經看過一部電影《KISS 情人》,當中有一幕男女主角趟在床上談話,原本歡愉的氣氛,因為一句話急轉直下,電影畫面中,女主角背後浮現原生家庭的父母;男主角背後也浮現原生家庭的爸媽加入爭吵戰局。頓時,一張床上躺了6 個人。原生家庭深深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習慣、價值觀、影響我們有不同愛的語言, 影響我們如何表達愛、感受愛。很多人際關係、婚姻關係中的衝突,常來自於原生家庭對我們有形無形的影響。

透過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文化,幫助夫妻面對婚姻的困難

一個人對自己原生家庭的文化越了解,越容易跟自己的配偶相處,也越能處理面對關係中的困境。在路加福音中耶穌舉了很多的比喻,今天這段「浪子回頭」之喻,是較為人所熟知的。透過這對父子的故事,讓我們來思想原生家庭與我的關係,也了解「歸家」的真正意義。

 

信息

一、離家

故事的開頭說道:「一個人有兩個兒子。小兒子對父親說:『父親,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。』」在猶太傳統中,分家業往往是在父親過世之後才進行的事,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小兒子會在這時候提出這個要求,可能覺得在家裡受約束、可能想要買的東西需要錢,可能想要脫離父親的掌控、甚至可能他不想跟哥哥住在一塊兒。小兒子的「離家計畫」應該已經籌備很久了,還能想到為之後的生路做規劃。他很聰明的想到可不能兩手空空的離家,應當帶滿滿的錢才離開。等到這天,他終於按捺不住對父親提出這個要求時,場面是相當難堪的。可以想像父親的震驚、難過、傷心、甚至是憤怒,其他家人的不諒解、指責…,即便如此,父親還是把家業分給了他。

過了不多幾日,小兒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來,往遠方去了。」拿到錢財,小兒子迫不及待的離開了家,往遠方去。故事中的小兒子不比一般的翹家青年,也不像到許多離鄉到外地工作的人,他乃是經過算計、拿了錢,故意要離開這個家的。一個人的「離家」有很多原因,像是因念書、工作、結婚必須離離開這個家的。一個人的「離家」有很多原因,像是因念書、工作、結婚必須離家,或有人希望可以學習獨立,但也有些是帶著傷痛離開家的(例如:父母離異、言語傷害、家庭暴力、貧窮等)。我們不知道父親如何對待這兩個兒子,不知道兄弟倆感情如何,但在很多的家庭裡,都會著因相互妒忌,而產生的手足悲劇,亞當家該隱和亞伯相互殘殺;以撒家雅各與以掃的爭競,延伸到後代,雅各的愛子約瑟,還被親兄弟賣到外地。

這些爭端的背後,其實隱含的傷痛,而傷痛的背後,有著一顆希望被對方疼惜、希望得到對方「全然的愛」的一顆心。但很多人在原生家庭裡,都受傷了,因為人的愛永遠不完全,人的愛永遠都那麼有限,人永遠無法做到真正的公平。

 

正如故事中的小兒子,他雖然口袋滿滿、意氣風發的離開家,卻也可能是帶著在原生家庭裡長久累積的壓抑、不平、失望、不被疼愛、不被重視…這樣受傷的心離開的;而父親呢?可能有著不解、傷心、擔憂、對兒子的憤恨,我想他心裡也在吶喊:「我做錯了什麼?為什麼我的兒子要這樣對我。」,父親的裡面,也有個受傷的心。

 

二、醒悟

對於小兒子在遠方的生活,聖經用八個字來形容「任意放蕩,浪費資財」,可能在家裡拘束慣了,好不容易可以自己當家、自己做主,我就先享受吧!等到我玩夠了,有手有腳還怕沒有工作嗎?小兒子或許心裡有著這樣的如意算盤。很不幸的,當他「耗盡了一切所有的,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,就窮苦起來。」那時代的饑荒是非常可怕的,許多人啃樹皮、嚼樹根,只因沒有糧食。即便小兒子再怎樣健壯、有才能又有何用?饑荒來的時候,沒有任何人可以僱用誰。他又窮又苦,只好到田裡放豬。因著舊約中的法,豬在猶太人之間被視為不潔的牲畜。猶太人不吃豬肉,自然也不會去養豬;故「放豬」這個職業對他們而言,是相當低賤的職業。小兒子的處境甚至更慘,他不但放豬,甚至還羨慕那些豬,因為他連豬所吃的豆莢都沒有。在這樣淒楚到不行的時候,小兒子可能有很多想法養豬到終老、或是乾脆結束自己的生命、或許也有想過去偷去搶,然而,他卻是「醒悟過來」,18節說:「我要起來,到我父親那裡去」,他決定要在行動上有些改變。

 

在為新人證婚時,常看到父母哭得老淚縱橫,多是欣喜卻也是不捨的眼淚,因為知道孩子將要自己去開創新的家庭,而他們知道經營家庭的不容易。反觀新人呢?我們常用滿面春風來形容戀愛中的男女,新人就更不用說了,可能就像故事中的浪子一樣,迫不及待、歡喜快樂、滿懷希望、覺得自己將會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…,抱持這樣的心情,歡歡喜喜的步入禮堂。豈知進入婚姻後,開始揮霍無度常常只想著要對方來配合自己,要求另一半要溫柔、體貼、要做好每一件我覺得,你應該做好的事情,漸漸的,兩個人的「愛情存款」用完了,那種戀愛的感覺沒有了,如果剛好又遇到了大饑荒例如失業、投資失敗、孩子教養問題、爭吵,「離婚」這種對話就出現了,就像小兒子在養豬時,也有諸多的想法一樣,但離婚絕對不會是正確的選項。那麼,夫妻要如何「醒悟」過來?要如何在行動做改變呢?

 

揮霍無度常常只想著要對方來配合自己,要求另一半要溫柔、體貼、要做好每一件我覺得,你應該做好的事情,漸漸的,兩個人的「愛情存款」用完了,那種戀愛的感覺沒有了,如果剛好又遇到了大饑荒例如失業、投資失敗、孩子教養問題、爭吵…,「離婚」這種對話就出現了,就像小兒子在養豬時,也有諸多的想法一樣,但離婚絕對不會是正確的選項。那麼,夫妻要如何「醒悟」過來?要如何在行動做改變呢?

首先,第一步就是要去認識自己認識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了我這個人。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習慣、使用金錢的方式、處事的觀點,都源自於原生家庭的影響;更深層的,你個性是外向、內向,或許跟人天生的特質有關,但一個人對自己的價值感受、對他人的信任感、對配偶的依附行為、甚至情感表露感知的方式與程度…等,都跟我們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。

 

有段格言這樣說:「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,他學會責難;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,他學會抵抗;在嘲諷中長大的孩子,他容易畏縮;在羞辱中長大的孩子,他容易膽怯;在忍讓中長大的孩子,他學會堅忍;在激勵中長大的孩子,他充滿信心;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,他充滿感激;在公平中長大的孩子,他充滿正義;在安定中長大的孩子,他學會信任;在讚許中長大的孩子,他學會自愛。」教育專家常會用這段話來勉勵家長,要多多讚美孩子、要鼓勵孩子、要公平的對待孩子。但很不幸的,我們都知道,人無法做到完美,因為我們都是有罪的人,在教養孩子過程中,我們都會不自覺的犯錯我們責備孩子,控制不住脾氣時,會打會罵、會批評、甚至侮辱你最愛的人,包含你的家人、你的伴侶。

同樣一段話,我們來思考,你自己是在怎樣的原生家庭中長大的?爸媽對你的態度常常是如何?你喜歡這樣的態度嗎?對現在的你,造成什麼影響?你是不是也正用你原生家庭對待你的方式,來對待你的配偶、你的小孩、你周遭的人?

很多時候,我們沒有真正去認識自己、認識對方,無論你、我都是帶著自原生家庭承傳下來的想法、習慣、觀念、行為模式,進入婚姻,所以常常你磨我、我磨你,誰也不聽誰的,因為「在我家裡,就是這個樣子。為什麼你就不照我們家的樣子來做呢?」黃維仁博士說過一句很傳神的話:「你的本來,跟我的本來,本來就不一樣」。當夫妻都想要對方照著自己想要的「家庭該有的樣子」(其實是自己原生家庭有的樣子),婚姻就會出現問題,因為你得家庭跟我的家庭,本來就不一樣。

若更深一層來看婚姻中的親密關係,會發現,你、我都是帶著在原生家庭裡所受的傷,進入婚姻的,帶著原生家庭的債,在婚姻中互相勒索對方,要對方滿足自己的需要,要對方變成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樣子,要對方來愛我們、來彌平填補原生家庭沒有給我們的愛。但是,很快的人就會失望,因為對方沒有辦法給你這樣的愛,對方也沒有辦法把你從原生家庭的傷裡面拉出來。

 

每個人無論你是否正在婚姻當中,都要學習去認識自己,在每一個上帝給你的機會當中可能在跟同事的相處過程中、在跟家人的衝突中、在做事情的決定過程中去認識原生家庭如何影響了我?去認識真正的自己。

 

三、擁抱

浪子醒悟了,他決定要「回家」。可以想像他內心的掙扎,曾經違逆傳統、惹父親傷心的他,如今有什麼臉面對父親?但生活又真的無法繼續下去了,怎麼辦呢?於是,他想了一段道歉之辭:「父親!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,把我當作一個雇工罷!」何等哀切的一段言論,試想身為父母,聽見孩子跟你說:我不配作你的孩子,雇用我在你公司工作吧!小兒子心裡應當很恐懼,害怕父親不願意原諒他,希望父親或許看在這段話分上雇用他,至少不要在這裡餓死。聖經說他:「於是起來,往他父親那裡去。」他不只是說說而已,他說要行動,就真的起來行動了。接著「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」:既然相離還很遠,父親怎麼會看見他呢?我想,從他離家那天開始,父親就天天引頸盼望的等他回家,接下來的動作就像電影畫面一樣,父親「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」,如果我是一位有理智的父親,我應該會先請他去梳理一番再來抱他、跟他親嘴,小兒子此時的衛生條件可能跟他養的豬沒有多大差別,同時從文後父親拿鞋給他穿在腳上來看,他是衣衫襤褸到連鞋子都沒有的地步。

羅馬書三章十節說「就如經上所記,沒有義人,連一個也沒有。」「因為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。」(羅馬書三章23)我們每個人都犯過罪,聖經也明明白告訴我們,人無法靠自己贖罪,人稱義是因著信、本乎恩,而不是因為你做了什麼。這位父親擁抱小兒子的身影,正是我們天父上帝的寫照。人類在世界上,何嘗不是任意放蕩、浪費資財、致使自己與天父上帝相隔甚遠?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。然而,當我們願意回轉向神,天父上帝看見了我們,且動了慈心,他願意擁抱我們,並賜我們新的生命,哥林多後書五章17節說:「若有人在基督裡,他就是新造的人,舊事已過,都變成新的了。」從你心裡相信、口裡承認耶穌基督是主的那天開始,神就賜予你新的生命。

過去,你可能受過傷,父母的偏心、管教、家人的言詞、欺騙可能讓你沒有辦法在愛人,沒有辦法再信任人;這個傷可能很深、可能還沒痊癒、可能結痂了,卻還常常隱隱作痛。這些傷、這些疼痛,上帝都知道,上帝也都憐惜。「耶和華靠近傷心的人,拯救靈性痛悔的人。義人多有苦難,但耶和華救他脫離這一切,又保全他一身的骨頭,連一根也不折斷。」(詩篇3418-20) 神要醫治我們心裡的傷,卻也要我們去擁抱自己、擁抱我們的家人即便他們曾讓我們受傷難過。

 

或許,你覺得父母不夠愛你、或許原生家庭確實給過你一些難過的經驗,但我們或許,你覺得父母不夠愛你、或許原生家庭確實給過你一些難過的經驗,但我們沒有辦法改變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情,只能「忘記背後,努力面前的,向著標竿直跑」,並學習去看到對方背後的善意。父母對子女的愛都不完全,但黃維仁博士說過一段話:「當你沒有感受到愛時,並不代表愛不在身邊。也許每一個人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;當你覺得受傷時,並不代表別人故意要傷害你。」或許父母給你的愛不足夠你的需要,或許父母愛你的方式錯了,但神要我們一步步去面對自己的軟弱、面對自己的傷口,然後回轉向祂,尋求安慰與醫治。

然而,你可能會問:牧師阿,可是我走不下去了,因為我那心裡的傷太痛了,我連像小兒子「起來、回家」的力量都沒有了,怎麼辦?黃維仁博士說:「一個人他在原生家庭裡受的傷,他必須先跟他的原生家庭先分離,在外頭得到更多的愛,讓自己變得更健康以後,他才可以再回一次家,去解決過去的那些問題。」這裡指的「分離」是心理上的分離,在教會開的親密之旅課程中,會有很深入的討論。但每位弟兄姊妹都可以在主耶穌的愛裡、在你的團契小組、或是在親密之旅團體中,建立你的「第二家庭」,當我們更願意去敞開自己,去認識自己、讓耶穌的醫治進到心理面,我們才能真正的健康「起來」,有力量去擁抱自己、也擁抱過去那些傷害我們的人。

 

四、歡喜

故事後段呈現出一個畫面,父親緊緊的擁抱小兒子,這個擁抱並沒有立即把父親的愛傳到小兒子心裡,他一邊被父親擁抱著,一邊說著事前預備好的悔過詞:

父親、我得罪了天,又得罪了你;從今以後,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。」……後面好像還有一句吧?曾聽某位牧師講道,他說:「後面那句話是被連連的親嘴給堵住啦!」就好像耶穌在路加福音十五章1-7節、8-10節另外兩個比喻找著失落的羊、銀錢一樣,父親是多麼歡喜的迎接他,吩咐將上好的袍子、鞋子給他穿,甚至將戒指在當時象徵著兒子的名份戴在他的指頭上,重新接納他為自己的兒子!當我讀到這邊,心裡真是大受感動,因為我們的天父上帝是這樣愛我們,正如耶穌在這些比喻後所說:「一個罪人悔改,在神的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。」直到如今,我們的天父仍在等待我們,祂從不輕看任何一顆回轉的心,總要在我們歸家之時為我們歡喜快樂。我相信這位小兒子雖然身體離家甚遠,但他的父親、他的家鄉在他的心中,卻早已留下深深愛的印記,當他遭遇困苦時,這股鄉愁便不停地呼喚他回家,我也深信,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份來自天上的鄉愁,時刻呼喚我們回到天父的面前。

弟兄姊妹們,你還陷在過去的傷痛中,沒有辦法醒悟過來嗎?你還因著家人對你的誤解、不完全的愛,而無法走出傷痛、無法原諒對方,也讓自己常常處於怨恨、痛苦的景況中嗎?耶穌正用慈聲呼喚你「歸家」,怨恨、痛苦的景況中嗎?耶穌正用慈聲呼喚你「歸家」,神應許祂的慈愛永不改變(耶利米書313;約翰福音131;詩篇136),只要你願意來到上帝的面前,神就以完全的愛來愛你。不要把原生家庭、把別人對你的不好,當作你自己不願意成長、不肯改變的藉口。過去發生的一些事情,你不需要負責任,但是從今天開始,你所做的每個決定,你都要自己負責任。弟兄姊妹們,你要選擇獨自在遠方過著貧困無依的生活,還是選擇歡喜的回到父神愛的懷抱,為要為要得憐恤、蒙恩惠,得著隨時的幫助。

 

結語

每個人都會犯錯、每個人都有軟弱,每個人也都有不願意面對的過去或傷痛,然而,上帝卻說:「我們若認自己的罪,神是信實的,是公義的,必要赦免我們的罪,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」(約翰一書一章9),神深願我們與祂恢復親密的關係,但首先我們要願意回到祂的面前,接受上帝溫暖的擁抱,讓神的愛重新充滿我們的心。

婚姻是神賜給人最美好的禮物,神、夫、妻三個構成一個三角形,當夫、妻彼此與神的距離越近時,夫妻之間的距離也會更加親近。各位弟兄姊妹,我們當歡喜快樂,因為你可以有一個新的開始!你沒有辦法改變你過去的家庭,但你可以透過了解自己、饒恕他人、認識耶穌,重得新的生命。檢視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,保留那些好的傳統或習慣,帶進你現在的親密關係與家庭中;將不良的傳統與習慣,交給耶穌,求神醫治你,更幫助我們不要陷在過去的罪惡中,讓家庭有全新的開始。你無法改變你的原生家庭,但請記得你就是你的子女的原生家庭,但願我們每個人的家庭,但願我們常常讓神的愛充充滿滿的在我們家中,讓「歸家」成為我們一生最美的祝福。

 

反思:

1. 現在的我,是離家的浪子?抑或是歡喜接受耶穌的神的兒女?我如何跟神建立親密的關係?

2. 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當中,哪些是神所喜悅的?哪些是神所不喜悅的行為或習慣?我當如何面對?

3. 「歸家」是神對世人最深切的呼喚,我可以做哪些改變,讓自己與家人更貼近神的心意?

 

 

收聽/下載主日信息